个人要是放弃自用这些品格和能力资产,就可以构成独立的收入源泉(人力资本是也)。
这在学术界已有共识,这里无需赘述。因而,只要存在美元指数上升预期,就会存在人民币贬值预期。
根据国际文献,货币大幅度贬值,如贬值25%以上,主要会产生四个问题:通货膨胀。与此同时,远期售汇的签约数量则较低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加速?从内因来看,尽管2015年以来,外汇市场上一直存在人民币的贬值压力。同上述公式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式是:当日中间价=(前日收盘价+24小时货币篮子稳定的理论中间价)/2。而且,近期人民币汇率急速贬值,并没有分化预期,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贬值预期。
尽管此后远期结汇和售汇签约数均大幅走低,但是,远期售汇合约仍然多于远期结汇,最近这种趋势又有进一步的发展。贬值预期也反映在人民币的波动率上。这种一般性风险又怎么应对呢? 农业社会里,歉收风险的地区性差异很强。
马来西亚的情况也类似,迁居主要是因为婚姻发生,而且70%左右的婚姻迁居都是在收入水平基本相当的村落之间,不明显追求高富帅。第一,如果从订婚到成婚期间,男方家不喜欢女方了,男方家可以用同样的价格把女方转卖给另一家。同样道理,这也对已经成功的企业更有利,造成富的更富、穷的更穷。它们不仅能够使社会大众提前安排好风险、规避未来潜在的生存挑战,而且使防范风险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很低,让穷人也能得到金融的支持。
这也是人类许多社会都曾经有卖妻习俗的原因。而即使企业要借贷融资,也需要实物资产抵押,否则不可能从银行借到贷款。
更有甚者,贫时将妻子嫁卖,以得财度过难关,通过努力有钱后又将妻赎回。账簿的这项内容给我的冲击很大,因为虽然以前听说过、小说里也看过历史上人不被当人看的故事,但没有见到过这么具体地把人作为物品买卖、处理,而且还把人作为买过来的资产放在资产负债表里,年复一年地记录下来,一直到女婢被卖掉或死掉为止。(3)被出卖者身上插上一根黄白草棍或类似物品,作为待售标记。即使没有灾荒,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波动,也会出现春秋时期管子所说的农民年有余而月不足局面,青黄不接季节也会挑战农民的生存。
金融市场的发展与人类历史的改变 没有金融市场的社会里,不只是人被工具化地使用,而且离我们个人幸福最近的婚姻、家庭等关系,也要被利用。从这个角度,我们就能看到现代社会跟传统农业社会的差别:金融市场是到近现代才在世界许多国家普遍发展起来,中国是到19世纪后期洋务运动才开始引进保险以及其它现代金融市场,真正发展起来还是20世纪后期的事。研究过程中,我们发现,不仅中国长期有买卖妻妾、租妻典妻、将人视为资产工具的传统,印度、泰国、非洲、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也都曾经有甚至现在还有买卖妻子的习俗。耶鲁大学同事Rosenzweig教授多年对印度、马来西亚等国农村的研究发现,印度父母喜欢把女儿外嫁很远,平均嫁出去的距离是30多公里。
我们可能会说:传统社会虽然没有丰富的金融保险工具,但不是也有土地、房产、珠宝、金银等实物资产,这些实物资产不也是既为投资品又可以是保险品吗?——是的,这些投资品确实可以当保险品用,或者说这些实物资产包括投资属性、保险属性,也包括消费属性,就像丈夫、妻子、儿女、朋友等都具有投资属性、保险属性、消费属性以及其它属性一样,但是,对于总是处于温饱边缘的普通老百姓来说,房子、土地、珠宝这些东西的价格太高、太贵了,买不起。因此,如果被卖妇女生有小孩,则小孩要与母亲一起卖给对方。
到1990年代,张维迎在英国留学时了解到:英国一些海边渔村,每次大风暴后,潮水卷起的木头就会搁浅在海滩上,那里世世代代的渔民们始终遵守一个规矩,就是谁最早跑到沙滩给无主的木头做上标记,木头就归谁所有。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开始系统地从史料中收集买卖人、尤其是买卖妻妾的交易历史数据库。
这些年,随着中国的崛起,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强调中国特色,强调我们是如何与别的民族、别的种族不同,甚至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。多子多富,多女则多福。当然,这种朴素逻辑经不起推敲。(5)卖方把草棍和妻子交给对方,收到财礼,交易完成。他发现:两个村相差的距离越远,那么,两地收成的相关系数就越低。在没有金融市场和相配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,农业社会就必须找其它安排以强化跨地区的人际信任,而姻缘、姻亲就是这样的一个最为古老的强化跨期信任的基石。
把妻子带进市场并付了人头税后,他领着妻子在市场转,转了两圈遇见一个日子过得和他一样的人,后者用18便士和一夸脱淡啤酒买走他的妻子。而如果有遍及全国的保险公司去设计并销售这种专项保险品,那么,保险公司只需要每人收取1.1元的保费即可,三口家庭只需要支付3.3元即可达到保险的效果。
只有等金融市场把风险交易的功能从婚姻、从家庭关系中剥离出去之后,婚姻的避险功能负担才会被减轻,爱情在婚姻中的权重才能提升,直到金融市场完全解决好个人的风险交易和利益交换需要之前,爱情还不会是婚姻的全部基础。也就是说,一旦完婚甚至只是付完山羊价钱但还没完婚,男方家就拥有了对女孩的产权,完全成为男方的财产。
我们后来的研究表明,之所以中国、印度、非洲、英国及其它国家都曾经有甚至还有买卖妻子的习俗,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普遍贫穷,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原来都没有充分发达、完备的金融市场。也就是说,如果金融行业还停留在以银行为主的初级状态,那显然对富人最有利,因为富人可以拿出所需要的实物资产抵押品。
为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,决策层想从企业财务结构——金融市场结构——经济结构这一链条破解问题,也就是通过催化股票价格吸引众多社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,拓宽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,让企业在资本结构上增加股权融资的比重、减少债务占比,以达到所希望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、降低间接融资比的效果。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有了对未来收入做贴现、定价的机器,因为股市从本质上是对上市公司未来利润预期的提前定价,也让股权所有者能把未来收入预期变现,这跟传统银行根据既有资产即过去收入做借贷定价,形成明显的对照。(4)买卖双方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,达成交易价格。当前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大问题是企业负债率普遍过高,银行贷款大量流向一些产能过剩的大型企业、国有企业,而创新和经济转型的主力军——中小企业又得不到贷款支持。
当时,彭凯翔和我在一页页地在翻看徽州一个家族18、19世纪的商业账簿,其中一项是那年花了七两银子买了个女婢,这笔开支一方面被放在当年的入出账上,另一方面也被记录在家族企业的资产表里,就像对待其它商品和资产物品一样的对待女婢。早在公元前1700年的古巴比伦《汉谟拉比法典》中,就制定为了丈夫还债,可以卖妻。
以前中国只有国有银行,没有股票市场或PE私人股权基金,也没有债券市场,对许多人来说,借债融资创业发展不可能。如果没有专项保险来应对此病,那么一个三口人的家庭,可能需要存满三亿元钱才能完全放心,否则就无法有完全的安全感。
而且即使买得起,其保险属性也不一定很强,因为在大家都面对灾荒事件冲击时,这些东西的价格可能跌得太多,其高价位也可能使其有价无市、缺乏流动性。这包括丈夫不喜欢或者出现生活资料短缺时,妻子可被丈夫单方面决定当作商品、资产卖给别家。
前面说到,灾荒风险发生时,农业社会的普通人会被迫卖妻女、卖地求生存。英国的卖妻仪式跟夏明方教授描述的传统中国卖妻仪式,惊人地相似:要用缰绳或草绳牵着妻子的身,以示妻子正在被卖,牵着她在集市走,进行叫喊、讨价还价。顺其自然、不受政府过多干预的金融市场发展,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,会最大化金融的普惠性,提高金融的可得性,最大化金融渗透的范围,使金融不再是贵族的特权,会降低收入差距。那里的商品交易原来还没有货币化,也没有货币,所以价格以多少只山羊计算。
甲村和丙村可能同时遭遇旱灾,但轻重可能大为不同,等等。也就是说,自从人类不同社会几千年以前逐步发展出婚姻制度以来,姻缘是仅次于血缘的第二牢固的信任基础。
金融对富人可能是锦上添花,而对穷人则可能是是否需要卖妻、卖女、卖地的区别。又如,据《续碑传集》卷49《罗天鹏传》记载,清朝嘉庆时高官罗思举,在年轻时得奇病需3万钱治病,无钱可出,只好将妻嫁卖,筹集病资,病愈后投军立功而成为高官。
按照芝加哥大学的Rajan和Zingales两位教授的说法,发展金融市场的意义在于把原来只对贵族开放的俱乐部,变为对所有人开放。就像张维迎教授曾说到,几十年前,他在陕北吴堡县黄河边上的村庄里长大,捞河炭曾是他老家村民们一个重要的生活来源:每次等到黄河大水一退,人们就争先恐后冲向河滩,用自己的草帽、衣服、麻袋、扁担,甚至是内裤,盖在那些被大水从上游冲下来的煤块上面,以示有主。
留言0